动物胚胎学家研究蛙胚发育时,用同位素将囊胚植物半球表面部分作上标记。同位素示踪的结果,这些标记可能出现在蝌蚪的( )
A.肝脏和胰脏 | B.骨骼和肌肉 |
C.心脏和肾脏 | D.大脑和小脑 |
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 | 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 |
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 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
下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B.无丝分裂中既没有纺锤体的形成也没有染色体的复制 |
C.细胞分裂间期细胞中发生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D.高尔基体、线粒体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
细胞增殖过程中 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 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 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 DNA复制 |
B.![]() |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
D.将周期阻断在 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 )
A.核膜、核仁消失 | B.形成纺锤体 |
C.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 | D.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