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此诗写于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1080),苏轼谪居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时期。他被贬后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
10.(1)词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1.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
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竹叶:竹叶青酒。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词中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请加以概括。下片蕴含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二首(其二)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而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矰缴,(zēng zhuó)古代射鸟用的栓着丝绳的箭。这首诗题为“孤雁”,“孤”是全诗的关键。可是诗人只在最后一句才点出这个字。你认为诗中除了首联的“独”字以外,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孤”字?试举两例说明。
颈联“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
尾联“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写出了诗人哪两种心理?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诗歌一、二句主要采用了怎样的写景顺序?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壮士连营候鼓鼙”一句中的“候”字在有些选本中写作“听”,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