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一)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图二),据图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
B.由于b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b侧 |
C.如果图一植物横放,a侧位于远地侧 |
D.图二可以说明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细胞发生了弯曲 |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大肠杆菌产生人的胰岛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B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C DNA连接酶和限制性内切酶都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D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过程中没有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Asp、Gly和Ser构成发光环,现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 | 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 |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必须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剪切目的基因和质粒,最后在细胞内形成重组质粒 |
B.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牛合成并分泌人类抗体,该技术将导致遗传性状定向的改变 |
C.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再转入水稻细胞中 |
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具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 |
“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重组质粒上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
B.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在完成细胞融合后,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从不同种类的细胞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
C.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在完成细胞融合后,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针对目标抗原的抗体为阳性的杂交瘤细胞 |
D.基因工程中用不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酶切产物用DNA连接酶连接,将获得的产物直接导入受体细胞 |
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马里奥•卡佩基等三位科学家创造了“基因敲除”的方式:用外源基因整合到小鼠胚胎干细胞的DNA同源序列中,使某一个基因被取代或破坏而失活,形成杂合体细胞。然后将“修饰”后的胚胎干细胞植入小鼠的早期胚胎,生成嵌合体小鼠。科学家已经利用上述技术成功地把人类囊肿性纤维化病的致病基因移植到小鼠身上,培育出了患囊肿性纤维化病的小鼠。下列有关叙述最可能错误的是
A.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存在外源基因,而且可能会遗传给后代 |
B.在基因敲除中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等 |
C.通过“基因敲除”方式导致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
D.基因敲除技术有利于人类对某些遗传因素引发的疾病进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