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8日11时50分36秒,在南亚次大陆(34.4°N,73.6°E)发生7.6级地震。10日已确定的死亡人数为3.8万。这起地震威力相当于128颗广岛原子弹,造成的地表破裂带约可达100千米。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本次地震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
|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
|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
|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
读高空等压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
| B.甲地多晴朗天气 |
|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
| D.近地面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
有关臭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层遭破坏,使到达地面的可见光增加,地表热带范围扩大 |
| B.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破坏了臭氧层 |
| C.臭氧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易被破坏 |
| D.南极臭氧空洞使南极冰川融化速度明显加快 |
南亚热带季风的成因是()
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反气旋与气旋的交替控制 ④季风洋流的影响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关于逆温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盆地底部,白天容易出现逆温 |
| B.逆温出现时,对流运动将会增强 |
| C.逆温出现时,气温随海拔升高会增高 |
| D.逆温出现时,气温垂直递减率会变大 |
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
| A.大气辐射 | B.地面辐射 | C.太阳辐射 | D.地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