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图2-1-49),完成下列问题。
图2-1-49
(1)此图说明该地区( )
A.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为2 500万
C.大约有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人口密度较大
(2)这种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国家中的( )
A.巴西 B.印度 C.英国 D.美国
(3)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吸引力
D.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4)这种状况可能产生的问题有 …( )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④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出现负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07年10月7日(农历八月廿七)16号台风“罗莎”正面袭击福建、浙江,浙江启动了防台风I级应急响应。2007年10月7日20时至8日20时,杭州主城区日降水量达到191.3毫米,刷新1963年9月12日受12号台风影响日降水量189.3毫米的记录。8日5时到8时,冷暖气流结合产生的小范围最强聚合区,正好处于杭州主城区上空,3小时雨量即达117毫米,创下历史上短时最强降雨纪录,降雨量远远超过当时台风中心区附近雨量。运河水位爆涨,超过警戒线,出现排水系统倒灌现象。40年未遇的强暴雨使杭州主城区街巷遭受罕见水灾,1500多户居民家中进水,部分小区停水停电,19所学校被淹停课,西湖水满外溢,九大出水口泄洪。根据材料和图中信息,完成6-9小题:杭州的这次强降水过程中,除了台风雨以外的降水类型还有
A.地形雨 | B.城市热岛对流雨 |
C.对流雨 | D.锋面雨 |
引起这次杭州城市洪水除了降水强度大以外,最可能的原因还有
A.运河交通被废,河道淤积变浅 | B.城市化过程导致地面径流增加 |
C.杭州海拔低,排水不畅 | D.正值钱江大潮时期,钱塘江水倒灌 |
当日,钱塘江潮水位比平常提高的原因是,杭州湾吹
A.东南风 | B.西北风 |
C.西南风 | D.东北风 |
这次强降水过程,不可能导致的其他灾害是
A.公路塌方 | B.滑坡 | C.地震 | D.泥石流 |
读“中国特大、较大型岩崩、滑坡、泥石流分布直方图(中国地质灾害,1993)”,完成4-5小题:云、贵、川灾害点数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最多,且多暴雨 |
B.都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植被稀少 |
C.人口密度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 |
D.位于板块边界,地质活动强烈,山地陡峭 |
西藏灾害点数较低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人口稀少、经济发展程度低,成灾概率小 |
B.高原地形平坦,地壳稳定 |
C.降水少,岩崩、滑坡、泥石流发生概率小 |
D.冰雪覆盖,不易发生岩崩、滑坡、泥石流现象 |
截止2007年8月27日,我国2007年救灾应急响应启动情况如下:
次数 |
受灾省份 |
灾种及次数 |
响应级别 |
44 |
四川、重庆、云南、湖南、广西、贵州、广东、江西、湖北、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安徽、江苏、新疆、浙江、福建、山东 |
洪涝灾害(33)、泥石流灾害(1)、风雹灾害(2)、地震(2)、旱灾(1)、台风(5) |
四级响应(37)、三级响应(6)、二级响应(1)。 |
读材料,完成1-3小题:从材料中判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 | B.洪涝 | C.旱灾 | D.台风 |
2007年9月前,自然灾害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A.西北 | B.东北 | C.东部 | D.西南 |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不可能启动台风救灾应急响应的是
A.甘肃 | B.浙江 | C.福建 | D.广东 |
下图为某大陆沿纬线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21~22题。该大陆是()
A.非洲大陆 | B.澳大利亚大陆 |
C.南美大陆 | D.南极大陆 |
关于图中大陆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其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5月~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因为东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西岸受西风带控制 |
B.11月~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因为西岸受信风带控制,而东岸受赤道低气压带控 制 |
C.西部自沿岸向内陆气温递减较快是由于大陆性明显增强 |
D.西岸各月平均气温低于东岸是由于受寒流的影响 |
当北京故宫前晷针的影子正好为一年中最短时,下列河流处于少水期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