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及结果,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步骤 |
方法 |
观察结果 |
1 |
常温下自然分解 |
氧气泡少而小 |
2 |
常温下加Fe3+ |
氧气泡稍多而小 |
3 |
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
氧气泡多而大 |
4 |
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
同自然分解一样 |
①酶的催化条件具有温和性 ?? ②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
③酶的催化对象具有专一性 ④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述错误的是
A.由③到④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B.由⑤和⑥杂交得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
D.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 |
关于植物的遗传育种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性状可以遗传,但它不是一个新物种。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四倍体西瓜幼苗,可获无籽西瓜,这种性状不可遗传 |
B.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三对基因可自由组合),用其花粉离体培养获得n株幼苗,其中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1/4 |
C.生产上通常采用喷施赤霉素的方式获得无籽葡萄 |
D.一块水稻田中偶尔发现一株矮秆水稻,它连续自交后代都是矮秆,这种变异可能源自于体细胞或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 |
现有甲、乙两物种的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寒冷的条件下种植。若想培育出高产、耐寒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可能不可行的是
A.先杂交得到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纯种的目标植株 |
B.将乙种植株耐寒基因导入甲种植株的根尖中,可培育出目标植株 |
C.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乙种植株以获得满足要求的目标植株 |
D.诱导两种植株的愈伤组织细胞融合并培育成幼苗 |
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
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
以下有关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常规方法和说法,正确的有
①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的个体之间能进行杂交产生三倍体,说明它们之间无生殖隔离 ②用秋水仙素对二倍体西瓜幼苗进行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植株 ③由于三倍体不育,所以三倍体无籽西瓜性状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④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 ⑤三倍体西瓜植株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增加体细胞数目的
A.一项 | B.二项 | C.三项 | D.四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