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够说明
A.此过程中既有ATP合成又有ATP分解 | B.被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 D.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易脱离 |
右图表示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分解的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氨基丁酸和1molCO2)。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曲线1肯定表示谷氨酸的浓度变化 |
B.曲线2表明,在该条件下谷氨酸在大约 20分钟时完全分解 |
C.如果曲线2、3、4代表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2代表的酶浓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酶浓度 |
D.如果曲线2、3、4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曲线,则曲线2代表的温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温度 |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 |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
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 |
D.可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甘蔗中的蔗糖 |
近期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超级细菌”在英美印度等国家小规模爆发。医学界已指出抗生素的滥用是“超级细菌”产生的罪魁祸首,超级细菌因含有一种叫NDM-1的基因,使这种细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NDM-1基因的产生是该细菌发生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
B.![]() |
C.细菌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NDM-1基因频率不断增大 |
D.NDM-1基因的产生标志着新的细菌(物种)已经产生 |
右图为人体两种重要有机物甲、丙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和乙→丙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
B.T2噬菌体体内主要含有甲、乙、丙三种成分 |
C.甲→乙和乙→丙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和核糖体 |
D.鉴定丙时需要水浴加热 |
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等多种蔬菜,还有活的鸡、猪、鲜蘑菇,以及附着在这些蔬菜、鸡、猪等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
A.种群 | B.群落 | C.生态系统 | D.以上都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