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虫。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其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第2代以后螺旋蛆蝇种群的组成又变成了____________型,个体数量回升,说明这种蛆蝇____________,并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种回升现象。
(2)用电离辐射促使其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____________,用这种方法能使种群出生率____________,种群年龄组成变成____________型。这种方法不易使蛆蝇产生适应,效果好,但起效较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对a组从第7代起改用另一种杀虫剂处理,预计群体7~14代数量变化曲线会是什么样的?由此可见是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好还是交替使用不同的杀虫剂好?
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d、h无此功能。
现有两个不产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利用F2各表现型叶片的提取液作实验,如果提供含氰糖苷和氰酸酶两种材料,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
叶片 |
表现型 |
提取液 |
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 |
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
叶片I |
产氰 |
含氰 |
产氰 |
产氰 |
叶片Ⅱ |
不产氰 |
不含氰 |
不产氰 |
产氰 |
叶片Ⅲ |
不产氰 |
不含氰 |
产氰 |
不产氰 |
叶片Ⅳ |
不产氰 |
不含氰 |
不产氰 |
不产氰 |
(1)氰产生后,储存在牧草叶肉细胞的(细胞器)中,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Ⅳ的提取液产氰?。
(2)两个不产氰亲本的基因型是和,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为。
(3)叶片Ⅱ的叶肉细胞中缺乏酶,叶片Ⅲ可能的基因型是。
右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雌性动物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⑴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最多有条染色体;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应该是,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分裂过程中。
⑵细胞①中有个染色体组,分裂结束后,形成子细胞的名称是。
⑶细胞③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种基因型的细胞,细胞的基因型是。
⑷若图示的动物与基因型为Aabb个体交配,后代只出现一种显性性状的概率是。
下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的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试回答有关问题:
(1)通常选取一年生枝条,要求带有芽和幼叶的目的是;
(2)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指标是。(3)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不同的扦插方法对同种植物枝条生根影响”的研究。如出现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则说明。
时间 |
处理方法 |
试验数量(枝) |
成活数量(株) |
成活率(%) |
2003年 |
方法一 |
1000 |
663 |
66.3 |
方法二 |
1000 |
752 |
75.2 |
|
2004年 |
方法一 |
2000 |
1351 |
67.5 |
方法二 |
2000 |
1580 |
79.0 |
注:“方法一”指插条仅正插处理(如上图甲);“方法二”指先倒插处理(如上图乙),一段时间后,再作正插处理。
(10分) 近年,沙棘木蠹蛾在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图所示: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6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增长,在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河滩地进一步研究,获得如右图所示数据。在干旱的气候下,沙棘木蠹蛾的发生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4)研究者同时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地点 |
土壤肥力 |
土壤含水量 |
|
有机质含量(%) |
氮含量(%) |
表层~60cm(%) |
|
山坡地 |
0.595 |
0.015 |
7.0 |
河滩地 |
0.202 |
0.003 |
15.0 |
因此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沙棘均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
女娄菜为雌雄异株的植物,下图为女娄菜的性染色体组成。已知女娄菜的叶型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基因(B和b)控制。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其某种基因型的花粉粒死亡。现有下列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中所示。请回答:
杂交组合 |
亲代 |
子代 |
||
雌 |
雄 |
雌 |
雄 |
|
1 |
宽叶 |
窄叶 |
无 |
全部宽叶 |
2 |
宽叶 |
窄叶 |
无 |
1/2宽叶、1/2窄叶 |
3 |
宽叶 |
宽叶 |
全部宽叶 |
1/2宽叶、1/2窄叶 |
(1)图中②号染色体上除Ⅰ区外,基因的遗传方式是。
(2)控制女娄菜叶型的宽叶基因遗传方式是。
(3)第1组和第2组杂交实验的子代都没有雌性植株,推测其可能原因是。
(4)第2组杂交实验中亲本的雌株和雄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5)若让第3组子代的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预测其后代中宽叶与窄叶的比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