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某校高三(1)班的同学们结合搜集到的信息,以“我看新医改”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
新医改,新方案
同学们了解到,2006年6月,国务院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各地进行了大量专题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2008年9月底形成《意见(征求意见稿)》。工作小组对收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逐条分析,进行了190余处修改。不少好的意见被吸纳进新医改方案中来.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为医改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1)试分析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政治学和世界观依据。
新目标,新理念
同学们了解到,当前老百姓对看病就医问题有个形象的比喻:“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卫生院一住,一年工白出”.针对这一状况,(《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同学们认识到,医改不是一蹴而就的,医疗问题也绝对不仅仅是国家一方面能够解决的,必须树立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这样的理念.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推进医改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和理念。
新内容.新实惠
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将新医改的主要内容绘制成下图:
(3)请从上图中选择三点内容,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解读其意义。
材料: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另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正确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 2004-2007年我国粮食持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
结合材料五,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险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黄健民的经历是改革开放以来普通百姓命运变化的缩影。80年代初,他由农村来到沈阳,从擦皮鞋、做木工到摆服装摊,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而且积极为公益事业做贡献,并致力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07年他成为沈阳市第一位“农民工”人大代表。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险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黄健民的经历是改革开放以来普通百姓命运变化的缩影。80年代初,他由农村来到沈阳,从擦皮鞋、做木工到摆服装摊,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而且积极为公益事业做贡献,并致力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07年他成为沈阳市第一位“农民工”人大代表。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完善,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国开始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这一制度逐渐延伸到农村。到2007年底,3450多万农村贫困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3)温家宝总理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最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请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简要解释这段话所蕴涵的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