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
网络文化乱象治理该下猛药了
近几年来,文化乱象日益严重。其中,网络文化中的垃圾是最为恶劣的,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是最为严重的,给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相当的危害,特别是对成千上万青少年的毒害,如果再不采取及时措施,必然对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釜底抽薪的危机,着实不能掉以轻心了。
历史早已证明,文化混乱即会导致思想混乱,思想混乱定将引发行为混乱。去年一年之中,不良网络文化乱象所带来的思想.行为乱象真是惊人的不可思议:青少年因为网瘾而辍学.退学.离家出走.暴力犯罪甚至自残自杀;有些孩子为了上网玩游戏而不惜欺骗.打骂以至伤害.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还有父母竟然由于网瘾问题而亲手残杀甚至肢解自己的孩子!而且,现在已经不只是孩子们受影响了,不少成人也因为网瘾.网恋.网婚.网上同居.网络赌博等造成种种家庭悲剧.甚至犯罪;还有行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在上班时沉迷网络游戏或网上聊天而被处罚或开除公职的。
另一种普遍的网络文化乱象,就是不少网民可以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胡言乱语.肆意污蔑.恶性侮辱.破口漫骂。由于缺乏实质性的监管约束,他们不用负任何责任。更糟糕的是,有些已经形成群体性的乱象,相互鼓噪。加上网络的便捷性.互动性.隐蔽性及无处不在的广泛性,如果这样的恶性群体在网上膨胀发展的话,将来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难以估计,切切不可低估。
有人打着发展网络的旗号,实际上是在扭曲网络的健康发展方向,一步步地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来充填自己的荷包。电脑.网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但是,现在的网络被严重地娱乐化.游戏化.低俗化,网络从高科技的工具退化为使人们玩物丧志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玩具。不良的网络信息和不健康的网络游戏泛滥成灾,大量网民上网主要是受这些迷乱网络文化的影响。这种网络文化现象是不正常的失衡表现,它所带来的负面社会问题早已令人痛苦地证实了这一点。
这些不正常文化现象的出现,其根源在于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多年的快速发展,又渐渐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过于重视经济.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最主要甚至唯一的标准。在这样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文化——拜金文化,或可称之为金钱文化。在这样文化的熏陶下,就会产生相应的思想观念——以钱为本,把“一切向前看”蜕变为“一切向钱看”。这样以钱为本的指导思想,必然会把不少人引向歧途。
社会文化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引导人民向上,向前,是帮助人民提升素质而推动社会进步的。娱乐是文化的部分职责,但决不能是文化主流或发展方向。要指出的是,娱乐文化的主要目的也应该是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的,有利于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不良娱乐文化的恶性泛滥会成为社会精神毒品,会给个人.家庭.国家带来危害,甚至毁灭。
(摘自《回顾与展望——全社会都来关注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网络文化乱象”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化中的垃圾文化。
B.网民在网上不负责任地毫无顾忌地污蔑.恶性侮辱等。
C.充填自己“荷包”的不良网络信息和不健康的网络游戏。
D.网络文化中的娱乐文化。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化中的垃圾文化不仅给成千上万的青少年造成毒害,而且也危害到了成年人。
B.严重的娱乐化.游戏化.低俗化,使网络已经完全退化为人们玩物丧志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玩具。
C.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使网络文化出现了不正常现象。
D.健康的网络娱乐文化能够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化混乱就会导致思想混乱,思想混乱定将引发行为混乱,给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带来危害。
B.恶性群体在网上膨胀发展,将来导致的负面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C.重视经济,忽视思想,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导致网络文化乱象。
D.在拜金文化的熏染下,会产生以钱为本的思想观念,也必然把不少人引入歧途。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普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根的神韵(张和平)
(一)
山岩上的树根挺立于悬崖一侧,与山野和头顶的青松凝为一尊力的塑像。
紧抓着苔滑的崖壁,把力挤进山岩,去探索生命的源头,为头顶的绿色汲取营养,然后目睹古铜色的虬枝突进苍穹,挺向蓝天。
你本属于一片沃土,可以分享花香和欢乐,因立志太高,便注定了此生的孤独和磨难,注定终生与清贫为伴。
在风与雨的交错处,你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拼命汲取营养,然后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心头。
于是在磨难中,你畸形地生长,扭动的躯体便是你奋斗的足迹。
即使在诗意疯长的季节,诗人留恋的也是你头顶的青松,不曾想到忍受孤独饱经风霜的你。
你静静地思考着,默默忍受着命运的安排。
面对幽深的峡谷,你已别无选择,惟有拼命地生长。用智慧和力量去熔化山岩,顽强且韧劲十足地去开垦坚硬的处女地。
(二)
村头老榆树的根深深懂得,自己千丝万缕的血肉之躯正养育着一个古老的村庄。
于是,你盘根错节,编织出一部古远的传奇。
你的依恋也是黄土地的依恋。而默默无闻的土地又有何等情怀。你将气管点化成血管。把黄土地的爱恋倾诉给那些盼归的心,那些顽皮的孩子便是你的第一个听众。
树成了村庄古老神圣的旗帜,你便是村庄悠久的化石。
乡亲们在你哺养的大树下欢歌狂舞,祭祖祈祷,或私定终身,寻情约会.你无私地奉献出自己裸露的躯体,显示出博大的胸怀。
(三)
展览室里的根立于文雅的红地毯上。
此时,你被扒光了皮,甚至挤掉最后一丝血液。然后在你的伤疤处涂上一层漆,默默地向人们昭示着什么。
这是一种畸形欲望,你出卖了灵魂,将一生都交付出去,不再属于自己,甚至连姿态都屈从于设计者的意志。
你不再拥有赖以生存的山岩、泥土。尽管阳光异常充沛且温度适宜,你只能望着窗外的绿色,感叹失去的一切。
人们或对你品头论足,或将你拱手转送,或牟取暴利,你成下人们的一种玩物。
终于,你忍受不起百般的折磨.发出了痛苦的呻吟,但随之被无情地抛进了熊熊燃烧的炉火。
15.文章采取了第二人称来行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回答。(4分 )
答:

16.第一部分中划线的句子“默默忍受着命运的安排”指什么样的安排?(2分)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你就是自己的奇迹
姜钦峰
他是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一头飘逸的长发,再加上一副墨镜,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酷酷的。从中医学院毕业后,他开了一家私人诊所,专门给病人推拿。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生性乐观,爱好广泛,利用业余时间,他曾和朋友们组建了一支摇滚乐队,他担任吉他手。
一天,有个摄影家因患腰椎间盘突出,久治不愈,慕名找到了他的诊所。一来二去,他和摄影家成了好朋友,两人无话不谈。摄影家说,你有这么多爱好,要不我教你摄影,敢不敢玩儿?他说,当然可以,有什么不敢玩儿的。第二天,摄影家就带来了一部海鸥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很专业的那种。他心里有点发虚,昨天一句玩笑话,没想到摄影家竟当真了,盛情难却,他只好硬着头皮学起了摄影。
长这么大,他从没摸过照相机,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摄影家很有耐心,一点一点地教他,快门、光圈、对焦、运用光线……他第一次拍完了整卷的胶卷,结果只冲印出来19张,但他欣喜若狂,因为摄影家说过,36张胶卷只要他能冲出8张就算满分。摄影家的腰疾渐渐好转,一有时间就带着他去户外采风,他的悟性极高,摄影技艺与日俱增。在一次摄影比赛中,他拍的作品获得了优秀奖,在摄影家看来,他简直就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不就是摄影拿了个小奖?有什么好稀奇的?可是,如果我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会作何感想?恐怕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千真万确,他叫谈力,8岁时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双目失明,现在他已经是扬州摄影家协会会员。
熟悉照相机的人都知道,光圈和快门转盘都是一格一格转动的,手感明显,难不倒盲人。对焦有点麻烦,因为对焦环是无极旋转的,光凭触觉很难把握,但是谈力有办法,他在对焦环上刻了一个标记,然后在相机的固定部位再刻一个标记,作为参照点,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网上流传着一张谈力的得意之作,照片上是他活泼可爱的女儿,昂着小脑袋,嘴巴张得大大的,灿烂的笑容惹人嫉妒,天真、顽皮、欢乐呼之欲出,无论构图还是用光,其水准不逊于正常人。他是怎么做到的?在室外,他能感觉到阳光从哪边照射过来,然后叫女儿侧着对光线站立,此时他又凭着声音来源确定女儿的方位,揣摩她的表情,适时地按下快门。就这么简单!
由此看来,盲人摄影的确不是神话。可是,依然有不少人质疑谈力。他们无论如何不敢相信,那些优秀的摄影作品会出自盲人之手。谈力反倒坦然处之,“有人怀疑并不奇怪,我从不认为这是对盲人的歧视,因为我做的事情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力范围。”
谈力“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其实,怀疑谈力的人同时也在怀疑自己。在他们的习惯思维里有太多的“不可能”,许多事情还没动手做,自己先想当然地否决了,自然偃旗息鼓,不战自败。神话与现实并无界限,100多年前,飞机就是个神话;谈力之前,盲人摄影也是个神话。记得一位大师说过,你所要做的,就是比你想象的更疯狂一点儿。只要你去做,有什么不可能呢?
只要你去做,你就是你自己的奇迹。
(选自《中国青年》,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问题的本质”的具体含义。
2.作者说“神话与现实并无界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根据文章内容,请简要概括谈力的品格特点。
4.作者认为,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5.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学习中怎样才能创造自己的奇迹?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我的四季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即躺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消耗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尽全身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每天,我望着掩盖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他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没有充分的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出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悔,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怎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的全身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多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为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6.作者分别将春天、夏天、秋天比喻成什么?
7.在文章的第7、8自然段,作者流露出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试用一句话来回答。
8.在人生的冬天,作者所要做的是什么?请你根据前面的内容进行推测。
9.本文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采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阳光,是一种语言
①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
②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讲演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躁热的嘈杂。
③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长夜之后的日出,严冬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之前的黄昏。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
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地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而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现实的郁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象所消解。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⑤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⑥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鼓,即使是喁喁私语,那声音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和哀伤。
⑦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你就会有一个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扇明亮清朗的心境。
⑧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10.请从第①段的句子中找出3个运用拟人手法的词语,说明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⑴词语:
⑵作用:
11.从①—④段看,作者赞美了阳光“语言”的哪些特点?
12.第⑤段中,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
13.文末,作者说“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⑦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
14.作者说:阳光是一种语言,它和树叶攀谈,和鲜花对语,动情地向人们倾诉,给世界带来温暖和力量。还有人说:阳光是跳动的旋律,将七色幻化为七个美丽的音符,在大地上谱写着动人的乐章。你想把阳光比喻成什么呢?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阳光的感受。

阅读下文,完成15—16题。
春从心出
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
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当那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
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_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也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然落红满地。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哀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惆怅,你喟叹……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
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5.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线索。
16.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题目“春从心出”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