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活动中,我国人民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表明
A.意识是本质,物质是派生的 |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D.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
管理学上一个有趣的定律叫“酒与污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
B.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变 |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
D.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下列选项中与该观点体现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 B.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D.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漫画启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
A.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
C.发挥主观能动性 |
D.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近日,温家宝总理呼吁全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让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从哲学上看,转变发展方式必须
A.重视量变,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
B.重视质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C.重视系统优化,加快产业升级 |
D.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2007年为应对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央行曾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009年9月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又开启了降息空间,5次下调贷款利率,4次下调存款利率。2010年10月,央行在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管理好通胀预期慎重权衡后作出加息决定。央行历次调整货币政策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
B.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
D.客观对主观具有决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