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13题)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
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
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 | B.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 |
C.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的消除 | D.生产关系的调整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加速了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④带来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作物的传入并广泛种植 |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苏湖熟,天下足”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的增加 |
B.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
D.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