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与苯丙氨酸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二肽共有( )
A.2种 | B.3种 | C.4种 | D.5种 |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消毒、倒平板 |
B.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要以纤维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碳源 |
C.配置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
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 |
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分别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林地上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需要随机取样 |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
每年的7月~9月为某品种苹果果实的成熟期。研究人员在此期间,每隔10天采摘果实测定其中几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期果实体积增大减缓与果实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有关 |
B.脱落酸和生长素含量增加有助于果实的成熟,这可能也与乙烯增加有关 |
C.苹果果实体积增大与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有关 |
D.本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苹果果实的成熟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甲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若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乙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C.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
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1、2、3、4、5分化成熟的场所相同 |
B.细胞1、2、3、4、5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
C.细胞1、2、3、4、5接受抗原刺激后都能增殖分化 |
D.细胞1、2、3、4、5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