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
|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 D.全面赞扬与肯定 |
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却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依据你所学史实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加上这句话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第一国际的瓦解 | B.马、恩革命运动的实践 |
| C.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 D.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 |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
| A |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
道家反对战争,主张顺应和尊重自然,希望统治阶级无所作为 |
| B |
《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 |
反映了“君权神授”思想 |
| C |
明朝王良(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 |
与李贽的某些思想相似 |
| D |
“民主君客 ”论、“天下之法 ”论、“工商皆本 ”论和“公其非是于学校 ” |
说明黄宗羲从反清民族主义升华到反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
民国之初,广东流传这样的歌谣:“革命世界,新式派头。女子解放,自由选婿。”歌谣内容反映的新风尚,适应于当时的
①内地乡村 ②发达地区 ③受新式教育的国人 ④满洲贵族
| A.①③ | B.①④ |
| C.②③ | D.②④ |
读下图中曲线,能够正确反映1980~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收支差额(正数表示盈余,负数表示赤字)变化趋势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