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 如:到…去
B.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枉:白白地
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 要:邀请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就:完成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聂政“士为知己者死”侠义性格的一组是
①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②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③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④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⑤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⑥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译文:
(2)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译文:
写出下列句子中“乃”和“何”的意义和用法。
1.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6.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8.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
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1.雷霆乍惊,公车过也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3.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6.恨私心有所不尽
7.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8.田园将芜胡不归
9.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10.不患寡而患不均
写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1.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
2.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羽本纪》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4.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
5.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6.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7.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8.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3.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6.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7.后五年,吾妻来归
8.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国破山河在
10.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写出下列句子中所有“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2.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马钧传》
3.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4.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5.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汝其勿悲!《与妻书》
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