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是()

A.纺织业 B.交通运输业 C.冶金业 D.机器制造业

中国民族工业兴起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7世纪末18世纪初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②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动力革命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④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