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继创立。这些学说问世的共同意义是
A.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 B.挑战了封建神学创始论 |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 D.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体系 |
“经常跟过去的或现在的现实完全断绝了关系,喜欢从宏伟、渺远和恐怖的事物领受灵感”,从而“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
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
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 |
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
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
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
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
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 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A.儒家、道家 | B.儒家、墨家 |
C.法家、墨家 | D.墨家、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