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人类遗传病遗传的3个实例。请回答:
病例1:有两个患并指的双亲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儿和一个并指的儿子(控制此病的基因用A、a表示)问:
(1)控制此病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病。
(2)儿子的基因型是 ,他是杂合子的几率为 。
(3)该男孩长大后与一正常女子婚配,生一个并指小孩的几率是 。
病例2:人的正常色觉(B)对红绿色盲(b)是显性,有一色觉正常的女子与一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色盲的男孩和一个正常的女孩。
问:
(4)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 、 。
(5)女孩的基因型是 ,她是纯合子的几率是 。
(6)该女孩长大后与一色盲男子婚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几率是 。
病例3:一对并指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色盲的儿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小孩,问:
(7)该小孩完全正常的几率是 。
(8)该小孩只患一种病的几率是 。
(每空2分,共16分)据图回答下列题目
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回答:
(1)只依据B曲线(能、不能)确定幼根20~60mm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
(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原因是
(3)若大麦吸收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能、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相同、不相同)。
(每空2分,共18分)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利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植物幼苗,移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发成熟区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
(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移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予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长势将B组。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6)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A是酶。B是。C是具有性状的幼芽。
(每空2分,共20分)回答下列有关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
Ⅰ. 看图分析
(1)图1中分子Z的名称是_______。
(2)在暗反应中,CO2必须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这是CO2被固定的第一步,RuBP可循环使用,使光合作用不断进行,但O2也可与RuBP结合,生成一个三碳化合物和一个二碳化合物,此二碳化合物不参与光合作用,图2为不同O2浓度下叶表面温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a.据图2,该植物在25℃、适宜光照、1.5%与21%的O2浓度下,每小时单位叶面积积累的葡萄糖的差值是_____mg。(相对分子质量:CO2-44,葡萄糖-180。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结合暗反应的过程,解释不同氧浓度下葡萄糖积累量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___ ________。
b. 图2说明不同叶表面温度、不同氧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Ⅱ.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请回答:
(3)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中___和____更高。
(4)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________。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塞,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_____和_____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i代表磷酸,则B为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
(2)E不是物质,在人和动物体内E1来自________,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________和________。
(3)在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中,E2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写出2项)
(4)A1和 A2相同吗?________。根据你的分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
(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配制质量分数由低到,分别等量加入各支试管中。
②向上述各支试管中,放置一定时间。
③取兔红细胞稀释液和上述试管中的兔红细胞稀释液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
NaCl溶液的浓度 |
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
原因分析 |
① |
② |
红细胞吸水 |
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
③ |
④ |
⑤ |
皱缩,体积变小 |
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