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二: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程颐说:“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相同处?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只要各答出两条即可) 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方面,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孔子的形象可谓随时而迁、因人而异。
请回答: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令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纪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一《汉书·董仲舒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分)
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着重宣传了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它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一《中国近代史》
(3)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四:情景模拟:1916年北京某大学课堂上……
甲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乙教授曰: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
丙教授头束辫子,身穿马褂,摇头晃脑大谈君师主义。
丁教授慷慨陈词: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恐再二千余年,吾人尚不克(能)享受宪法上平等自由之幸福。
众学生击掌欢呼:痛快!痛快!
(4)上述模拟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 战后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 请根据相关史实说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或挑战的原因。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超级大国、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3) “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暂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4) 为什么说多极局势“不可逆转”?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
——亚里士多德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材料三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伏尔泰
国家的权利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孟德斯鸠
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利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
——卢梭
请回答:
(1) 材料一的主张是谁提出的?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武器与矛头指向。
(3) 根据材料三,概述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
(4) 材料二、三所述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特点有那些?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条并行前进,交错
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了苦难的深渊,仁人
志士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
结合所学知识,请完成:
(1)列强发动了几次侵略战争? 战后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些战争和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每次侵略战争后中国仁人志士进行了哪些抗争或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既…………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材料二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有学者说,它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总统府”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还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
材料三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在1840-1911年间,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重大抗争
(2)根据材料二,列举近代史上在南京发生的反对封建统治的重大事件;并且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3)结合材料三,请回答:(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
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③文中属干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4)关于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认为成功了,有人认为失败了,有人认为既要看到它成功的地方,又要看到它的不足,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