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对钱穆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承认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的合理性
B.认为评判历史事件要结合历史判断
C.这种“自然的办法”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D.中国传统政治是黑暗的、非理性的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选官制度逐步走向开放
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
D.人才选拔由中央下放到地方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官员推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依靠同乡提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