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
|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
|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 B.铁犁牛耕 |
| C.耜耕 | D.耦犁 |
托马斯.L.弗里德曼在《雷克萨斯和橄榄树》中比较了“全球化体制”和“冷战体制”:“如果冷战世界明确的观点是‘分裂’,那么全球化明确的观点就是‘整合’。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整合”推动了分裂国家的再次统一 |
| B.“全球化体制”下国与国的矛盾趋向缓和 |
| C.“分裂”激化了民族矛盾与宗教冲突 |
| D.“冷战体制”有利于推动国际力量的重组 |
下表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 时期 |
劳动力生产率增长(%) |
翻番所需的时间(年) |
| 1953-1973 |
2.6 |
27.0 |
| 1973-1995 |
1.4 |
49.9 |
| 1995-2000 |
2.5 |
28.1 |
| 2000-2005 |
3.1 |
22.7 |
A.企业重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
B.推行福利国家政策,传统产业复兴
C.企业制度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D.新兴产业出现,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
下图是选自《世界经济史》中的“1990年世界各国贸易伙伴、贸易导向分布”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
| A.贸易往来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
| B.中国市场对世界经济没有影响 |
| C.美国市场导向遍布世界各地 |
| D.发达国家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 |
19世纪20年代,德意志历史学家们开始大规模地整理史料,编纂出版《德意志史料集成》。此事由政治家斯坦因出面呼吁,并筹集巨款,设立德意志历史学会专门负责办理。《德意志史料集成》总共126卷,汇集了公元6世纪至15世纪一千多年所有关于德意志的重要文献资料,堪称真正的鸿篇巨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A.德国开始了解真正的历史研究 |
| B.激发民族爱国心,推动国家统一 |
| C.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基础 |
| D.激发民族精神,排斥工业浪潮的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