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综合分析后,完成3—4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 B.图中海拔高度G处100m,H处为400m |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 D.该地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 |
图中地区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为
A.棉花 | B.苹果 | C.甘蔗 | D.甜菜 |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1~2题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1表示的是
A.滑坡、泥石流 | B.地震、海啸 |
C.台风、寒潮 |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
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有箭头2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
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 |
C.如果箭头1、箭头2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
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 |
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28—30题。甲气候典型的特征是干旱多雾,其中多雾的主要成因是()
A.当地居民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
B.地形对气流的阻挡 |
C.沿岸有寒流经过 |
D.沿岸有暖流经过 |
乙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气温日较差大 | B.降水季节变化大 | C.大陆性显著 | D.气温年较差小 |
甲、乙两气候类型的分布都受到()
A.迎风坡的影响 | B.纬度的影响 | C.洋流的影响 | D.经度的影响 |
关于红海形成的原因正确的是()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生长边界 |
B.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生长边界 |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
读图,关于非洲气候的正确叙述是 ( )
A.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有“热带大陆”之称 |
B.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范围最广 |
C.当开普敦将进入雨季时,东非高原上的动物有向南迁徙的现象 |
D.撒哈拉以南地区气候比北非干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