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刘   宽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日:“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日:“臣不敢醉,但任重贵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日:“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州里服其不校            校:计较。
B.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躬:自身。
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化:风俗人心的变化。
D.其性度如此              度:推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故吾惧其死也           ②昔其用武而不终也
B.①认者得牛而还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言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宽尝于坐被酒睡状。
④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
4.“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B.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道歉呢?
C.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容易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D.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  )
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羹烂汝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宽为人宽厚,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的人,反而加以宽慰,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声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施刑以示;羞辱,从不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夫人在早晨会客时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   怒,但刘宽不但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李姬传
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中郎:指东汉蔡邕。邕好辞章,精音律,亦工书画。因他曾官左中郎将,故称蔡中郎。②锾huán:古代重量单位,或说等于六两,或说等于六两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清议所斥清议:正直言论
B.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论:定罪
C.乃假所善王将军假:假设
D.侯生下第下第:乡试未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姬为其养女不足为外人道也
B.以金三百锾以勇气闻于诸侯
C.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开府惭且怒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B.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C.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D.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父克勤,洪武中循吏,自有传。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空印”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后为仇家所连,逮至京。太祖见其名,释之。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除汉中教授,日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每见,陈说道德。王尊以殊礼,名其读书之庐曰“正学”。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孝孺曰:“事急矣。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北军不长舟楫,决战江上,胜负未可知也。”帝遣庆成郡主往燕军,陈其说。燕王不听。帝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时六月乙卯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社稷。乙丑,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镛与其弟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
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永乐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门人王稌潜录为《侯城集》,故后得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改)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目为“小韩子”目:示意
B.父克勤坐“空印”事诛坐:由……而获罪
C.此庄士,当老其才老:用……到老
D.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尤:怪罪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礼遣还”中的“礼”相同的一项是

A.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B.读书日盈寸
C.当死社稷 D.成祖颔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孝孺自幼聪颖,读书特别多,被称作“小韩愈”。
B.宋濂门下有名的人后来都向方孝孺学习,以他为师。
C.因为姚广孝的求情,成祖也认为方孝孺是著名的才子,所以没打算杀他。
D.方孝孺的文章很好,但在明朝永乐年间,他的文章被官方禁止。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下划线的部分断句。
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人性质长短,岂责具美于六途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御亲临轩,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居阳城山中,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征召)
B.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 (抓捕)
C.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拒绝)
D.考死,妻子徙边(通“拷”,拷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母老乞不之官 B.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乃使其从者衣褐
C.让诉冤于帝 D.七日而诛少正卯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作战勇敢。敌寇侵犯边塞时,他常常冒着被流箭和飞石击中的危险,临阵御敌,击退来兵,贼兵非常害怕。
B.李膺执法如山。在张朔杀人一案中,他把个人的生死得失置之度外。宦官们对他十分畏惧,连休假日也不敢出宫。
C.李膺敢于担当。张俭事发后,乡人劝说他逃走以避祸,他却认为这样做有违人臣之节,因而主动前往牢狱。
D.李膺颇有声望。樊陵请求当他弟子;荀爽登门拜见,为他驾车;景顾身为门徒,在李膺死后主动上表辞官归隐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3分
(2)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世称信陵君),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以此士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注】斜着眼睛看),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节选自《魏公子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无贤不肖无:没有。
B.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让:谦让。
C.不宜有所过过:拜访。
D.留军壁邺壁:筑营垒。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信陵君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①欲厚遗之②自迎夷门侯生
③公子颜色愈和④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⑤公子再拜,因问 ⑥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信陵君手中的人才多,智谋广,所以有十多年诸侯都不敢侵犯魏国。
B.侯生对信陵君多方试探,信陵君始终和颜悦色。他这种礼贤下士的真诚态度,深深感动了侯生。
C.魏王迫于秦国的压力,命令晋鄙将军按兵不动,观望两国形势发展情况。
D.侯嬴一开始就劝信陵君应该用智谋来援救赵国,不能白白送死,信陵君听从了他的劝告。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以此士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⑵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⑶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禹行,使大章步东西、竖亥度南北,畅八极之广,旋天地之数。
禹济江南省水理,黄龙负舟,舟中人怖骇,禹乃哑然而笑曰:“我受命于天,竭力以劳万民。生,性也;死,命也。尔何为者?”颜色不变,谓舟人曰:“此天所以为我用。”龙曳尾舍舟而去。
南到计于苍梧,而见缚人,禹拊其背而哭。益曰:“斯人犯法,自合如此。哭之何也?”禹曰:“天下有道,民不罹辜;天下无道,罪及善人。吾闻:‘一男不耕,有受其饥;一女不桑,有受其寒。’吾为帝统治水土,调民安居,使得其所。今乃罹法如斯!此吾德薄不能化民证也。故哭之悲耳。
于是,周行寓内,东造绝迹,西延积石,南逾赤岸,北过寒谷,徊崑崙,察六扈,脉地理,铭金石。泻流沙于西隅,决弱水于北漠;青泉、赤渊分入洞穴,通江东流至于碣石,疏九河于涽渊,开五水于东北;凿龙门,辟伊阙;平易相土,观地分州;殊方各进,有所纳贡;民去崎岖,归于中国。
尧曰:“俞!以固冀于此!”乃号禹曰伯禹圆,官曰司空,赐姓姒氏,领统州伯,以巡十二部。
(选自《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注】①步:测量土地的长度。②计:考核官吏。③寓:通“宇”,四周边境。④相土:考察土质。⑤俞:意思是“行啊”。⑥以固冀于此:以,相当于“乃”;冀,代指中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竖亥度南北度:测量长度
B.自合如此合:应该
C.东造绝迹造:到……去
D.殊方各进殊:特殊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禹“为帝统治水土”的一组是
①济江南省水理②拊其背而哭
③脉地理,铭金石④开五水于东北
⑤平易相土,观地分州⑥领统州伯,以巡十二部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禹治水注重实地考察、掌握数据,他外出巡视,并派太章和竖亥对土地进行测量,收集各种相关数据。
B.大禹一心一意为尧帝治水,心系天下百姓,他渡江南行考察水质,遇黄龙负舟而处变不惊、笑谈自若。
C.大禹到苍梧,看见有个百姓犯了法被捆绑着,他反躬自省,认为天下无道导致了犯罪,心里非常难过。
D.尧对大禹为治水而鞠躬尽瘁的所作所为很是满意,给予他赐号伯禹圆、授官职司空、赐姓姒氏等等嘉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