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C是优良的增塑剂,具有很好的相容性,且挥发性小、耐寒、耐光及耐水等,广泛用于医学卫生用品,它的结构式如右图,合成时柠檬酸与正丁醇合成数据如下:

下表中实验数据均为用活性炭固体杂多酸作催化剂,实验时催化剂总量占原料的1%,实验结果如下表。表1:酸醇物质的量之比对酯化率的影响;表2:酯化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表3:酯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
| 表1 |
n(酸)︰n(醇) |
1︰5.0 |
1︰5.5 |
1︰6.0 |
1︰6.5 |
1︰7.0 |
| 酯化率/% |
95.1 |
96.3 |
97.0 |
97.4 |
97.2 |
|
| 表2 |
时间/h |
0.5 |
1.0 |
2.0 |
3.0 |
5.0 |
| 酯化率/% |
40.0 |
70.2 |
94.3 |
97.4 |
97.4 |
|
| 表3 |
温度/℃ |
130 |
140 |
145 |
150 |
160 |
| 酯化率/% |
89.5 |
96.2 |
97.4 |
97.4 |
97.2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酯化反应适宜的条件n(酸)∶(醇)、时间/h、温度/℃分别是: ▲ (选填序号)。
A.1∶5,1,130 B.1∶5.5 ,1,140
C.1∶7 ,2,160 D.1∶6.5 ,3,145
(2)TBC的一种标准谱图如右,它是 ▲ (A、1H-NMR图谱 B、红外光谱 C、质谱)
(3)TBC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柠檬酸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能发生如下转化:
A可能的结构式为: ▲ (只写一种)。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鉴别溴蒸气和NO2 |
分别通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汽 |
| B |
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强 |
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
| C |
证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
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红色加深 |
| D |
证明难溶物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
往黄色固体难溶物PbI2加水中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NaI固体产生黄色沉淀 |
25℃时,三种难溶银盐的Ksp与颜色如右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Cl |
Ag2CrO4 |
AgI |
|
| 颜色 |
白 |
砖红 |
黄 |
| Ksp |
1.8×10-10 |
1.0×10-12 |
8.5×10-17 |
A.AgCl、Ag2CrO4、AgI饱和溶液中c(Ag+)依次减小
B.Ag2CrO4饱和溶液中c(Ag+)约为1.0×10-6mol·L-1
C.向AgCl悬浊液加入足量KI溶液,沉淀将由白色转化为黄色
D.向等浓度的KCl与K2CrO4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将生成砖红色沉淀
短周期元素T、Q、R、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族序数相等。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依次为甲、乙、丙、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R的氧化物在空气中与其它物质作用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
| B.常温下丁的浓溶液可用T单质所制的容器来盛装 |
| C.丁的浓溶液与Q的单质加热发生反应,可生成体积比为1:2的两种气体 |
| D.甲、乙、丙、丁受热均易分解 |
关于下列各实验或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可用于制取氨气 |
| B.实验②中最后一滴NaOH标准液使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
| C.装置③可用于吸收尾气中少量NH3或HCl,并防止倒吸 |
| D.装置④可用于从酒精水溶液中制取无水乙醇 |
安全气囊碰撞时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每生成16 mol N2转移30 mol电子 | B.NaN3中N元素被还原 |
| C.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D.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质量之比为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