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提取获得的含DNA的黏稠物(含有较多物质)分别作如下处理:
第一,放入0.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A和黏稠物a;
第二,放入2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B和黏稠物b;
第三,放入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C和黏稠物c。
以上过程获得的滤液和黏稠物质中,因含DNA少而可以丢弃的是
| A.AbC | B.ABC | C.abc | D.abC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
| B.调查某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
|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
| 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将样方的四条边上的个体都进行了统计 |
下列关于大肠杆菌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们都以DNA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
| B.它们都能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 |
| C.它们的细胞中都存在称为基因运载体的质粒 |
| D.探究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化都要用到无菌技术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
| 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 |
| B.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 |
| C.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
| D.在显微镜下统计酵母菌数量时视野不能太亮 |
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cm2 |
| 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 |
|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
| 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 |
下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细胞时种群的增长曲线。曲线⑤是对照组,④保持恒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 |
| B.造成⑤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等 |
| C.K值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 |
| D.曲线②表示每12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①表明资源基本不受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