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家竞争对手后来居上,迅速占领了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给我们以沉重打击。 |
B.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良莠不齐,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
C.审视当代文坛的萎顿,联想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 |
D.这个社区小组的服务项目很多,诸如订报送奶、补衣修鞋、代买菜粮等等,不一而足。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与之坐而问焉吾不与祭,如不祭 |
B.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
C.阳货欲见孔子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
D.为之犹贤乎己贤贤易色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任,焉用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B.子畏于匡敏于事而慎于言 |
C.获罪于天,无所祷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
D.小人之过也必文仍旧贯,如之何 |
下面对小说有关“情节”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理依然在想着葫芦,忽然眼前看见一件东西,使他吓了一跳。原来路边背海一带都是摊户,这时候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子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 (通过走在街上“想着葫芦”、将“秃脑袋”“错看做葫芦”等细节描写,不但使得清兵卫喜爱葫芦的情节更加鲜活、充实起来,显得血肉丰满,而且还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
B.炮手拿着他的起重铁棍等着。大炮仿佛瞥见了他,根本不屑把身子转过来,就用一种劈斧似的速度向后倒退,朝汉子冲过来。被迫退到船舷上的汉字已经到了绝境。全体船员发出了一声呼喊。 (以炮手等着大炮、大炮急速倒退、直接将炮手逼至绝境、船员们见状发出惊呼等描写,着力渲染了当时异常惊险、扣人心弦的危急气氛,从而将小说情节巧妙地静止下来。) |
C.阿隆吃完了他那两片涂着奶酪的面包,他仍然觉得饿得慌,突然看见兹拉特乳房胀鼓鼓的全是奶。于是,他立即靠着山羊躺下,对准奶头,使他挤的奶直接射进嘴里。兹拉特并不习惯这样的挤奶法,不过它纹丝不动。 (阿隆因“饿得慌”而想到吃山羊的奶,山羊兹拉特虽然“不习惯”却依然“纹丝不动”,这些情节描写不但表明了人与羊的亲近,还突出了兹拉特很通人性,甘愿为主人付出。) |
D.德国鬼子怀里抱着头吱吱乱叫、拼命挣扎的猪东撞西撞。突然,伴着猪的叫声,“咩——”的一声,从山洞里跑出一只小羊。德国人放下猪,又去抓羊。他抓住那声嘶力竭叫唤着的羊的一条腿,像牧羊人那样把羊扛在肩上,向前走去。 |
(通过见猪抓猪、看到羊又抓羊,猪是“吱吱乱叫、拼命挣扎”、羊是“嘶力竭唤”地“唤着”等情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出德国兵的贪婪,揭露了战争给世界造成的深重灾难。)
对下面有关小说知识的说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说中的情感不能像瀑布狂泻,应当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它饱满有力,却停留在将要漫溢而未漫溢的状态。
②小说中的人物各有性格,有的性格复杂,有的性格简单,国外有小说家将前者称为“扁平人物”,称后者为“圆形人物”。
③小说中使用第二人称可以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既有别于第一人称的二者合一,又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
④小说的场景就是“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⑤所谓“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肖像写,写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二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④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乡村的景色是画家无论如何都画不完的,它斑斓的色彩往往藏于心灵的深处。而炊烟,①,也是最让诗人墨客心动的细节。乡村的炊烟,与那些盲目开发,只顾眼前利益从高耸的烟囱里冒出来的烟不同,当然与那些乱烧麦秸秆、乱烧山草的烟也不同。我喜欢乡村袅袅的炊烟,乡村有了炊烟,②。
A.①便是乡村最古朴的人文性风景②显得格外恬静、优美、诗意、温馨 |
B.①则是乡村最古朴的人文性风景②显得格外清幽、淳厚、和谐、空灵 |
C.①便是乡村最飘逸的原生态风景②显得格外清幽、淳厚、和谐、空灵 |
D.①则是乡村最飘逸的原生态风景②显得格外恬静、优美、诗意、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