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场革命指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B.文艺复兴运动 |
| C.宗教改革运动 | D.启蒙运动 |
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联合国接纳中国人的抨击。”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 A.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进退两难 |
| B.“二战”结束时期,美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安排上的考虑 |
|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
| D.在联合国接纳中国的问题上,美国希望“双代表”制能实现 |
下图是一张拍摄于1977年北京、后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珍贵图片《上访者》。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包括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群众的物质生活贫困
②“文革”结束后农民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
③农民依然保有传统“告御状”的行为
④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流动人口增多
| A.①②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④ |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此举的背景主要是
| A.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必然结果 | B.“一个中国”的原则获得两岸认可 |
| C.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 D.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 |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说了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引来与会官员会心一笑,但如何将这三个字翻译成英文却让海内外媒体伤透了脑筋。下列在中国现代史上出现过的违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规律的“大折腾”的事件是
| A.三大改造 | B.“大跃进” | C.人民公社 | D.“文化大革命” |
2009年10月1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首都各界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联合晚会。60年前的10月1日标志着中国
| A.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
| B.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 C.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与支持 |
| D.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