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哥哥今年考入铁路系统高等学院,他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就向你介绍新中国关于铁路事业发展的历史,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后,大力改造沿海干道 |
B.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相应减少了铁路资金投入 |
C.20世纪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世界第一 |
D.机车、铁路技术改造成为发展铁路事业的重要内容 |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 B.活字印刷术 | C.指南针 | D.火药与火器 |
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上(汉高祖)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镇)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二城。”又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
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
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C.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
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
自1972年以来,在甘肃嘉峪关一带魏晋古墓中,出土了许多彩绘墓砖,这些墓砖描
绘了生产劳动的画面,包括农作、畜牧、桑蚕、狞猎、商贸等内容。这些画像砖最能说明的
问题是,当时嘉峪关一带
A.社会经济异常繁荣 | B.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
C.农牧并举和谐发展 | D.不同文明形态共存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