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惠州)“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 B.戊戌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五四运动时期 |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是
A.a处:“焚书坑儒”的压制 |
B.b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
C.c处:受佛教道教的冲击 |
D.d处: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
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的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A.元朝推行民族平等政策 | B.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
C.沿用唐朝“羁縻”政策 | 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清末新政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由此可知1838—1852年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
A.改变了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
B.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
C.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 |
D.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
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