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邓小平会见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等科学家时说:”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我们要共同努力。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的认识不包括
A.科学有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B.中国科学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世界 |
C.科学是发展中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 D.科学是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财富 |
商鞅“平斗桶权衡丈尺”和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主观都是为了
A.便于征收赋税 | B.便于商人交易 |
C.便于百姓购买商品 | D.促进全国各地区商业的发展 |
西周时期,为解决血亲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实行的制度是
A.井田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世官制 |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威海卫战役——丰岛海战——黄海海战 |
B.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 |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工业化 |
D.《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17世纪初期 | B.18世纪中期 | C.19世纪中期 | D.20世纪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