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怨歌行
明•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元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长”和“寒”加以分析。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创,宋朝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的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谢池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全词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①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本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②红蕖,红荷花的别名。本词在写景方面手法丰富多样,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本词的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结合句子中的词语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忆王孙春词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王孙】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它们所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试做简要的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诗人对自己深爱着的康桥选择了哪些物象进行讴歌?
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分析诗的最后一节的作用。
这首诗歌的“音乐美”是怎样体现的?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溪沙
[清]纳兰性德
一半残阳下小楼,珠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这首词上片描写了怎样一幅图景?
这首词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试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