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6年5月21日,日本科学家小组表示,由于消耗臭氧的气体排放量减少,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可能于2050年消失。读图,完成5~7题。

大气臭氧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引自《大气科学辞典》)
就纬度而言,图中臭氧总量的极小值出现在

A.赤道附近上空 B.北半球中高纬度上空
C.南极上空 D.北冰洋上空

就季节而言,图中南北半球臭氧含量的极大值均出现在

A.夏季 B.冬季 C.春季 D.秋季

臭氧含量的减少,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

A.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导致全球气温下降
B.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
C.导致海面上升,危害沿海地区
D.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我国某地理要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图可能是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 B.温度带分布图
C.干湿地区分布图 D.日照时数分布图

导致图中甲处曲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

A.地形 B.植被
C.昼夜长短变化 D.工程建设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地形剖面、气候统计图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有关秦岭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B.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与一月均温0℃等温线和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其海拔约为

A.900m B.1500m C.2000m D.3000m

下面左图为黄河干流图,右图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
B.该河段地势低,支流汇入多
C.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
D.土质疏松,河水容易下渗

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不正确的是

A.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降水较少
B.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沙漠面积小
C.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
D.过孟津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关于黄河治沙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上游修水库 B.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小流域综合治理 D.下游挖入海新河

干燥度是表示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它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通常用字母K表示,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K<1为湿润地区,1<K<1.25为半湿润地区,1.25<K<4为半干旱地区。下图为海南岛干燥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琼中干燥度大于三亚 B.海口属于半湿润地区
C.东方属于半干旱地区 D.万宁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琼中受地形的影响降水较丰富
B.昌江的干燥度可能为1.30
C.该岛河流的流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D.该岛植被景观呈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在文昌建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有利于提高火箭的有效载荷
B.濒临南海,海运便利,有利于大型设备通过海运到达发射基地
C.火箭残骸落入大海,发射安全性好
D.处于半干旱地区,晴天多,能见度高,利于卫星发射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到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t4时期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②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③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增多④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已知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中游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