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当时都要凭票供应,为了分到一张票,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才能轮到一个。这反映了上海当时实际情况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B.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 |
C.工业化已初具规模 | D.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1957年上半年,北大经济系正式开设一向被视为资产阶级学说的凯恩斯经济学。北大这一行为的背景应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 B.三大改造的造成 |
C.“双百”方针的提出 | D.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
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
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
B.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与本身的分布状态 |
C.与物理学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的 |
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这奖得来十分不易。当时有不少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找到了一个办法,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的建立者而获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由此可见:( )
A.相对论不被当时更多的人所理解 |
B.德国有压倒一切的国际地位优势 |
C.是英法等国对德实施绥靖政策的表现 |
D.科学与反科学的斗争异常激烈 |
孙中山和毛泽东进行革命活动的指导思想都来自西方,但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其原因在于:()
A.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已过时 |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成功 |
C.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已不再是一个革命的阶级,只有无产阶级才是革命的阶级 |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了革命的失败,而无产阶级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1925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反映了毛泽东当时思考的关于中国革命的问题是:()
A.建立政党,发动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问题 |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的问题 |
C.革命领导权的归属问题 |
D.应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组建革命队伍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