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A.①②④③ | B.①②③④ | C.③④①② | D.②①④③ |
1956年1月2日上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
A.工商业改造 | B.手工业改造 | C.“一五”计划 | D.土地改革 |
下表为19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表
为能使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三年经济恢复计划的实施 |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 D.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 |
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
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②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
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1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下列述评,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力图改变我国工业布局 |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工业的垄断 |
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 | 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己的实力 |
1896年至1899年张謇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驱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
A.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 | B.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
C.“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 | 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