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达到13亿。读图完成15~16题。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
B.7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上升 |
C.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死亡率下降 |
D.我国属于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 |
人口应与地理环境和谐发展,目前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多 | B.人口老龄化 |
C.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 D.劳动力缺乏 |
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棉花纺织 B、甘蔗制糖
C、葡萄酿洒D、大豆加工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五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1)—(2)题。
(1)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西瓜品种优B.种植成本低
C.种植利润高D.市场需求大
(2)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时间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图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读图,回答下题。
甲、乙、丙分别位于
A.巴西、印度、南非 | B.南非、巴西、印度 |
C.印度、巴西、南非 | D.巴西、南非、印度 |
读图1,回答(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开心果耐旱怕涝。在西亚伊朗,品质最好的开心果产自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这种现象表明
A.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 |
B.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 |
C.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 |
D.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可以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