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表格是对美国一些大科学家所作调查的结果,对此认识恰当的是( )
A.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神的存在 | B.科学对许多现象依然无法解释 |
C.科学与宗教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D.科学最终将消灭宗教神学 |
对神的信仰(年份) |
1914 |
1933 |
1998 |
个人相信(%) |
27.7 |
15 |
7.0 |
个人不相信(%) |
52.7 |
68 |
72.2 |
怀疑或不可知(%) |
20.9 |
17 |
20.8 |
对神的信仰(年份) |
1914 |
1933 |
1998 |
个人相信(%) |
27.7 |
15 |
7.0 |
个人不相信(%) |
52.7 |
68 |
72.2 |
怀疑或不可知(%) |
20.9 |
17 |
20.8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即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和创新 |
D.中国市场经济已经逐步确立 |
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员……好像是布道的神甫,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甫,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 |
B.反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
C.赫鲁晓夫决定全盘否定斯大林体制,对苏联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
D.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态 |
《香港华字日报》(1910年7月22日)刊载:“遂令商人日求与官场相交结,意将赖以为护符也。…而官场之视商人,如砧上肉、釜中鱼,为得寸得尺之株求;迨既得商人之实利,则出其虚荣以酬之,初亦未尝不两利。” 对上述材料最完整的理解是()
A.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利用 |
B.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敌视 |
C.封建势力残酷盘剥民族资产阶级 |
D.民族资产阶级过分依赖封建势力 |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人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的意思是()
A.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
C.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
D.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
当日本和韩国公司参与到美国人和欧洲人中间,在几乎所有区域性市场上建立起分支机构时,当商务领导者努力互相模仿组织形式和劳动政策时,文明的界线处于消退中。这表明()
A.发达国家间的竞争加强 |
B.经济一体化促进文明融合 |
C.日韩经济赶超美欧 |
D.美欧文明征服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