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听筝                              夜筝 
柳中庸                            白居易 
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          紫袖红弦明月中,
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          自弹自感闇低容。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弦凝指咽声停处,
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          别有深情一万重。
(1)两首诗都以“筝”为题材,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描写音乐方面的特色。
《听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概括两首诗各自所表现的主旨。
《听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① 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1)《诗经》常使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出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骢:指黑色的骏马。②虏障:指防御工事。③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21.请结合全诗思考一下,“心事一杯中”的“心事”包含了哪些内容?
                                   
22.第一句诗中以“飞篷”喻“行子”,有人认为“对飞篷”三字“气馁不称”,应改为“去从戎”,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①五松山,地名,在今安徽铜陵县南。②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
⑴前人评价此诗的颔联中的“苦”“寒”两个字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2分)
⑵问: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谈一谈诗人在此诗中的形象。(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
答: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一怎样的哲理启示?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词,后回答问题。
秋夕仰赠从兄寘南
〔南朝·梁〕何逊
阶蕙渐翻叶,池莲稍罢花。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寸心怀是夜,寂寂漏方赊。抚弦乏欢娱,临觞独叹嗟。凄怆户凉入,徘徊檐影斜。无为淹戚里,见就还田家。
【注释】
①罢花:花儿凋谢。②戚里:帝王外戚聚居之处。
(1)情因景生,景因情设,试分析“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一句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妙处。
(2)请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翁形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