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绿洲,每当夏季,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流经甘肃最后到这里汇集成许多季节性的湖泊。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许多地方都是江南水乡的景色,但是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上游地区不断截流引水,使到达额济纳旗的河水急剧下降,许多湖泊、沼泽消失了,胡杨林枯死了,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据此完成14~16题。夏季弱水源头的河水主要来源于
A.雨水补给 | B.冰雪融水补给 |
C.湖水补给 | D.地下水补给 |
冬季额济纳旗的湖泊水量变化规律是
A.收入小于支出,湖水减少 | B.收入大于支出,湖水减少 |
C.收入于大支出,湖水增多 | D.收入小于支出,湖水增多 |
额济纳旗附近茫茫沙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受人类活动影响 |
B.受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变化的影响 |
C.受从低纬到高纬热量条件变化的影响 |
D.受水热条件垂直方向上变化的影响 |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问题。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 B.褶曲凹陷 |
C.断裂下降 | D.断裂上升 |
下图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巨蟒出山景观,其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读图回答问题。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
B.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
C.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
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
有一位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的十几天内,没有登高山,就让我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这位游客出游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 | B.夏 | C.秋 | D.冬 |
这位游客若乘火车,最可能途经的铁路干线是
A.陇海――兰新线 | B.京哈――京广线 |
C.京广――京包线 | D.浙赣――湘黔线 |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m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 | B.酸性土壤的改良 |
C.旱涝灾害治理 | D.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 |
近年来,n地区粮食播种面积逐渐减少,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候 | B.水源 | C.劳动力 | D.市场 |
下表是某年我国四个省(区)煤、铁、石油、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例(%)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省(区) 矿产 |
① |
② |
③ |
④ |
河北省 |
5.9 |
12.7 |
11.7 |
3.3 |
黑龙江省 |
5.9 |
0 |
0.65 |
31.6 |
四川省 |
2.8 |
8.1 |
5.1 |
0.14 |
M |
3.7 |
0.7 |
4.3 |
0.05 |
表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矿产依次是
A.石油、盐、煤、铁 | B.盐、石油、铁、煤 |
C.煤、盐、铁、石油 | D.铁、煤、盐、石油 |
表中的M省(区)可能是
A.山西 | B.安徽 | C.山东 | D.新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