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 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
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
B.发动国民火革命 |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
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讲到“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以下史实能反映此观点的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第26届联大提案的通过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陈独秀在1923年1月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写道:“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更不用说了。”这种认识()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
B.科学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
C.认为党的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工农运动 |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1912年1月4日,新上任的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立宪派代表人物张謇在与孙中山就政策问题进行长谈后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了“未知涯畔”四个字,表示对孙中山的不信任。该事件从侧面说明了()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 B.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
C.革命阵营内部存在着分歧 | D.旧三民主义存在局限性 |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这是抗战期间某位国民党将领的七绝诗。他的主要事迹是()
A.与八路军配合,赢得平型关大捷 |
B.率军赴缅参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 |
C.指挥台儿庄战役,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
D.指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符合上述说法的史实有几个()
① 《大宪章》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③《德意志帝国宪法》 ④美国1787年宪法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5个 | B.4个 | C.3个 | D.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