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阐发的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指 ( )
A.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 |
B.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
C.反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宗旨是
A.降低关税,减少关税壁垒 | B.推行实施互惠和非歧视原则 |
C.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 D.美国操纵世界贸易 |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 B.生产管理不善 | C.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 D.忽略自然地理条件 |
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强行实施 | D.为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 |
1921年,列宁曾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的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这种想法后来在什么政策中付诸实施
A.新经济政策 | B.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 C.农业集体化运动 | D.五年计划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