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曾产生过积极作用 | B.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
C.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D.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
苏俄农民感觉到,“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A.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
B.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C.1922年苏俄农民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D.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家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
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超过了物质生产部门,下列不属于其意义的是
A.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 | B.是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
C.促进经济竞争力 | D.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 |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看到了资本主义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
B.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
C.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
D.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
“十一、春节”两个“黄金周”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由此你能得出
A.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 B.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C.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 D.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