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下列与生物呼吸作用相关的问题:
Ⅰ.将水稻幼苗培养在不同氧气浓度的黑暗环境中,分别测得其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结果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添加水稻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曲线。
(2)请写出水稻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
(3)水稻在秧苗期通气组织还未建立,对氧的反应敏感,若长时间被水淹没,易发生烂秧现象,导致烂秧的主要原因是 产物大量积累造成的。
(4)高等动物和人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组织缺氧,它们所需要的能量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来补充,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
Ⅱ.课题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1)取甲、乙两套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装置 |
反应瓶中加入的材料 |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
测定项目 |
甲 |
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 mL |
① |
细胞呼吸氧气的消耗量 |
乙 |
② |
等量的蒸馏水 |
③ |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恒温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前三组实验所用微生物种类相同 ,第四组实验的微生物是乳酸菌),60分钟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
||
级别 |
甲 |
乙 |
|
第一组 |
液滴向左移动 |
液滴不变 |
④ |
第二组 |
液滴向左移动 |
液滴向右移动 |
⑤ |
第三组 |
液滴不变 |
液滴向右移动 |
⑥ |
第四组 |
⑦ |
⑧ |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
(3)除了可以测定细胞呼吸方式外,你认为用上述密闭装置和选用下列材料用具还可以开展哪些生物学的探究,请写出一个课题题目。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玉米幼苗、小麦幼苗、一定浓度的KOH溶液和NaHCO3溶液、蒸馏水、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恒温装置、暗箱。
课题题目: 。
下图是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因素及其分泌的激素发挥作用的示意图,请回答:
(1)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刺激Y”可能是。
(2)在“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这一反射中,①结构称为,②结构位于中。
(3)图示激素引起靶细胞生理活动发生的变化有:促进和促进
(4)靶细胞上感受激素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下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③称为。
(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用字母表示)。
(3)乙图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是。
(4)乙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 ]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
(5)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中释放的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
(6)乙图中神经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肝脏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感染率高达60%。请回答:
(1)若上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①正常情况下,血管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浓度增加的物质是
②健康人饭后半小时肝组织内葡萄糖移动的方向主要体现为。
A 1;2 B.1;3C.3;5 D.3;4
(2)若上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则三处的液体可代表内环境的构成;“胖头娃娃”奶粉是由于其蛋白质含量几乎为零,长期食用后将直接导致上图中(填字母)处液体的渗透压下降,使(用图中数字表示)回流速度减慢,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等现象。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图表示体液各组分间的转化关系。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例子。
(4)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膜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5)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被组织细胞①的(填细胞器)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8分)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体内缺乏__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人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_____________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