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界……”下列作品中,不能够“‘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 A.《老古玩店》 | B.《悲惨世界》 |
| C.《人间喜剧》 | D.《复活》 |
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应该是()
| 平均时间 |
1885~1919年 |
1920~1944年 |
1945~1964年 |
|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
30年 |
16年 |
9年 |
|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
7年 |
8年 |
5年 |
A.科学技术与生产、销售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
B.财富的追求驱使着人类不断在科技上创新发展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没有科技含量
D.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创新的世纪”的内在联系是()
①都具有理性和自由的色彩
②都重视政治蓝图设计
③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生活的幸福
④都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 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一 |
|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
|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陈旭麓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
| B.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
| C.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
| D.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民众一致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