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乙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 。
(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 经营,种植的作物均有 。
(4)甲图所示的国家有庞大的 ,免费向所有农场提供最新科技成果。
(5)乙图所示的国家,为保证东部阴影区的农业生产采取 工程,以解决水源问题。
1.人、城市、自然是世博会的永恒主题。请简要说明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上海的区位优势条件。(8分)
2.城市由人类最初的聚居地演化而来,当今城市已成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
a.将图8中序号与所代表的内容用直线连接。
①城市的文明
②城市的消耗
③城市的能量
b.结合提供信息和所学知识,概述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改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干旱是在一定地区一段时期内近地面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水分缺乏时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普遍地存在于世界各地,频繁地发生于各个历史时期。干旱灾害不仅是自然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中国大部分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在区域间、季节间和多年间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
(1)读图6可知,进入2010年以来,在我国图示地区干旱范围不断扩大,逐步从省扩展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8分)
(2)指出甲城市名称,并结合统计表简述该城市在降水、气温方面与常年(同期)的不同及所表明的此次干旱的突出特点。(10分)
(3)干旱不仅危及农业生产,还会促使生态环境发生恶化,同时也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就以上三方面,简要说明此次旱灾给图示地区带来的影响。 (10分)
(4)依据2010年3月中旬全球气象干旱监测图,描述此次重干旱区的空间分布。(8分)
下面是某国一组相关资料图,读后分析回答:
(1)简述该国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A是该国原来的首都,1956年,该国决定将首都迁到当时还是一片荒凉之地的B地,3年后新城建成。该国迁都的原因是。
(3)读图四,说出该国首都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
下面两图中的虚线为一月0℃等温线,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乙图中一月0℃等温线大致的走向,并说明影响的主要因素。
(2)两图所示的50°N地区,甲与乙比较甲图该地区冬季气候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原因。
(3)图中①、②两国均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试分析其共同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4)请分析甲图中B河流的分界意义及其航运价值大的自然原因。
(5)请分析A湖泊的成因;假如在乙图中的A地布局钢铁工业,试分析其有利的区位因素。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需要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2009年11月,山东民和牧业有限公司“粪污处理大型沼气发电工程”成功并网发电。每年可处理鸡粪18万吨、生产沼气1095万立方米、生产有机肥25万吨、发电2190万千瓦时,减排温室气体6.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1)结合资料一及图14,写出这种模式可缓解当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什么?它体现了哪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