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京市蔬菜基地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
(3)请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是什么自然因素使北京附近地区不能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
(4)写出图中目前蔬菜从海南岛运往北京,沿途经过的铁路线名称。
(5)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什么自然条件上的优势?
下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城市平面图“。近年来,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城市地域空间不断地扩大,该市计划对A、B、C、D、E、F、H等地块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该城市地域形态类型属于__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E、F、H7地中,适于建大型机场的是__________地,适于建高科技工业园区的是_________地。
(3)图中①⑩工业基地中,布局明显不合理的是_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近几年,我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大力倡导“生态城市“。请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长江下游地区某县城城市用地现状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此城市地域形态是式,形成这态的主要原因是
(2)该县城地价的变化特点是,由此可见影响该县城地价变化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3)A工业是与共和国同龄的化工企业,至今滞留原地的原因是。
(4)简述A企业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北京、南京和上海都是我国著名的城市。南京是我国第十届运动会的主会场,2008年北京将要承办第29届奥运会,2010年上海将要承办 “世博会”,如何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他们面临的共同课题。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分别是三个城市各月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城 市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A |
气温 |
1.8 |
4.5 |
6.8 |
13.5 |
17.8 |
22.4 |
27.9 |
28.2 |
22.8 |
18.1 |
12.5 |
5.8 |
降水 |
42 |
63 |
78 |
108 |
116 |
154 |
142 |
107 |
152 |
45 |
51 |
38 |
|
B |
气温 |
-3.8 |
-1.3 |
3.2 |
14.2 |
19.4 |
24.8 |
27.1 |
24.9 |
19.2 |
14.4 |
3.5 |
-2.1 |
降水 |
2.3 |
3.3 |
3.7 |
12.4 |
21.2 |
68.5 |
196 |
245 |
65.2 |
11.8 |
3.2 |
2.6 |
|
C |
气温 |
1.2 |
3.6 |
7.3 |
14.7 |
18.2 |
23.5 |
29.1 |
28.6 |
21.3 |
16.8 |
10.7 |
3.9 |
降水 |
26 |
38 |
83 |
99 |
101 |
147 |
82 |
74 |
125 |
81 |
42 |
31 |
(1)表中与北京、上海所对应的气候资料分别是 、 (填字母代号);
(2)北京和南京都是千年古城,上海的历史虽然只有百余年却一跃而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促使北京、南京经久不衰的有利因素是 ;促进上海后来居上的因素很多,最有利的是 。
(3)当前北京和南京的城建工作主要是加强老城区的改造,这就产生了文物保护与城市现代化之间的矛盾。例如,对北京的胡同,应该拆还是留?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上海市的主要目标在于浦东新区的开发,1990年开始启动。请问:开发浦东有何意义?
(4)冬天来了,滑雪成为许多人喜爱的一项户外运动。据报道,北京有17家利用人造雪而运营的滑雪场,请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的利与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博士在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上表示,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最迅速的人口迁移运动。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缺乏充分的公共服务与保障;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未来20年将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有序流动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亟待加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引发老人照料和子女教育等社会问题,2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堪忧。
材料2:我国人口的文化、教育、科技素质亟待提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女性儿童的辍学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出生人口素质问题已迫在眉睫,每年我国约有80万~120万缺陷人口出生,全国累计的残障人口已超过6000万,相当于法国的人口。
(1)下列关于我国未来20年的人口迁移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国家组织的人口流动数量大量增加 |
B.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 |
C.流动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
D.人口流动方向错综复杂,没有明显的主流方向 |
(2)由于大量农村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出现了“留守家庭”“______”等现象,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素质不高提出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其中重点应提高农村人口群体素质。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农村由人口迁移可能引发哪些人口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94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913万人,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22。
2007年我国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重(%) |
全国总人口 其中:城镇 乡村 其中:男性 女性 其中:O~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其中:65岁及以上 |
132129 59379 72750 68048 64081 25660 91129 15340 10636 |
100.0 44.9 55.1 51.5 48.5 19.4 69.0 11.6 8.1 |
材料2: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材料3: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
(l)材料1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_____型,我国人口今后将维持______趋势,在此过程中将先后迎来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高峰。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日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________。
(3)下列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l分)()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
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 |
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
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
(4)材料3反映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何变化特点?谈谈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