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生活感受:夏天,做熟的食品很快就会腐败变质,俗称“变馊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做熟的食品里生出了无数细菌。食品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食品自然产生,还是来自于空气?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进行了认真地研究。
巴斯德把新鲜、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里,然后把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把乙瓶的瓶口敞开。随后他再次煮沸瓶内的肉汤。
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很快就腐败变质了;而甲瓶,尽管肉汤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与外界相通,但4年后,瓶内的肉汤仍然新鲜如初。后来他又反复做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
怎样解释这一实验结果呢?巴斯德认为,纯净的肉汤是永远不会自然生出细菌的,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
分析材料中所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⑴研究生物学最基本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材料中运用的是_____法。其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⑵观察到的现象是:
⑶提出的问题是:
⑷实验设计了对照实验吗?
⑸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为何要再次煮沸?
⑹实验研究的单一因素是
⑺得出的科学结论是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年7月9日河南某地气温高达39℃,大家都在家休息,然而50多岁的赵某却在玉米地里锄草。当天晚上家人没有看到他。当在玉米地发现他时,他已经死亡多时。据估计,赵某系中暑身亡。
材料二:青年男子高某在暑期外出旅游。在一日出发后,天气十分炎热,高某连续不断的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觉得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压下降,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过去。后被人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水中毒。
(1)材料一、二的两种情况都发生在_____________天气。在这种天气情况下,人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估计,赵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高某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能反映高某(b)和赵某(a)内环境渗透压变化趋势的是()
(4)若人在大量出汗后不感觉口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赵某的死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甲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的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图中乙表示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
(2)若刺激图甲中b点,图中__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
(3)由图甲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___个。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
有一实验现象:将生理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给单侧光照,乙组不给光照。同样培养一段时间后,甲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乙组胚芽鞘则直立向上生长。请简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结果能证明胚芽鞘具有的生理特性。
(2)实验中胚芽鞘的生长方式与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有关。甲组受到单侧光照后,胚芽鞘上部生长素的分布特点是,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而使其向光弯曲生长;此时乙组未受到光照,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可能分布,因而导致其直立生长。
(3)作为对照,若要使乙组同时也受到光照,应如何设计乙组实验装置?请将你设计图画在右边的方框内,并简要说明设计要点:
(4)本实验反映了植物普遍具有的。这一适应性特性,其适应意义是:有利于植物接受而更好地进行作用。
右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__,B液为_________,C液为_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的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消化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可进入血液,参与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_________病的发生。
(4)在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和 _________ ;胰腺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学生拟设计两个实验:
一是探究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二是验证血液中存在葡萄糖。
现提供:新取的人尿液样液20 mL、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20 mL、清水、试管、离心机、三脚架、大烧杯、火柴、酒清灯、石棉网等。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比实验Ⅰ复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补充实验Ⅱ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现象。
①取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5 mL,用离心机离心,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实验现象。
(4)写出实验Ⅰ的假设、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论。
①实验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支持所作的实验假设,则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不支持所作的实验假设,则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