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5题。
秦孝王俊,字阿祗,高祖第三子也。
初,颇有令问,高祖闻而大悦,下书奖励焉。其后俊渐奢侈,违犯制度,出钱求息,民吏苦之。上遣使按其事,与相连坐者百余人。俊犹不悛,于是盛治宫室,穷极侈丽。俊有巧思,每亲运斤斧,工巧之器,饰以珠玉。为妃作七宝羃罹,又为水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阶。梁柱楣栋之间,周以明镜,间以宝珠,极荣饰之美。每与宾客妓女弦歌于其上。俊颇好内,妃崔氏性妒,甚不平之,遂于瓜中进毒。俊由是遇疾,征还京师。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左武卫将军刘升谏曰:“秦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廨舍而已。臣谓可容。” 上曰:“法不可违。”升固谏,上忿然作色,升乃止。其后杨素复进谏曰:“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上曰:“我是五儿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以周公之为人,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亏法乎?”卒不许。
俊疾笃,未能起,遣使奉表陈谢。上谓其使曰:“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吾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 俊惭怖,疾甚。大都督皇甫统上表,请复王官,不许。岁余,以疾笃,复拜上柱国。二十年六月,薨于秦邸。上哭之数声而已。俊所为侈丽之物,悉命焚之。敕送终之具,务从俭约,以为后法也。王府僚佐请立碑,上曰:“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隋书文四子传杨俊》)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颇有令问令:美好
B.上遣使按其事按:考查,核实
C.升固谏,上忿然作色固:坚持,固执
D.安能亏法乎?亏:亏待


2,4,6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弦歌于其上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B.①上以其奢纵,免官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甘加兵谋魏十余年
C.①秦王之过,不应至此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①庶臣下守之而不失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隋文帝反对奢侈腐化行为的一组是
①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②上忿然作色,升乃止。③大都督皇甫统上表,请复王
官,不许④复拜上柱国。⑤俊所为侈丽之物,悉命焚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文帝的儿子杨俊,恃宠违制,生活奢侈。文帝派人查处,以示警告。
B.杨俊不思悔改,大修宫室,制造奇巧奢华的器物,追求奢华享乐。
C.为了有效制止奢侈恶习,隋文帝依照法规对杨俊加以惩罚,大臣们劝文帝不要对杨俊惩罚,文帝坚决不因儿子而枉法。
D.杨峻病死后,文帝又命令丧事从俭,烧掉杨俊建造的侈丽之物。

13.翻译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共10分)
⑴“秦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廨舍而已。臣谓可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吾子,而欲败不知何以责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霍光传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会为骠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征和二年,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婕婷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武帝崩,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光为人沉静详审,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盍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盍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书奏,上不听。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盍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后汉书·霍光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传舍:专有地名
B.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绝:断绝往来
C.光甚谊之谊:通“义”,认为(他)忠义、讲原则
D.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德:感恩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霍光为人沉静详审的一组是()
①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
②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光甚谊之。
③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④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
⑤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
⑥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之父霍中孺以县吏的身份替平阳侯家办事,跟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后娶妻又生下了霍光,从此就互相不知音讯,霍去病直到长大以后,才了解了自己的身世。
B.霍去病去世后,霍光做了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随车驾侍奉,皇帝回来时,侍侯在身旁。出入皇宫二十多年,为人小心谨慎,未曾有过过失,很受皇帝的亲近信任。
C.皇帝想立宠姬赵婕妤的儿子为继承人,让大臣辅助,仔细观察后,觉得只有霍光能担当此重任,于是叫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朝见诸侯的图赐给霍光。
D.霍光的大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为妻,生下一女儿,年龄与孝昭皇帝的年龄相当,霍光把她送入后宫做婕妤;几个月后就立为了皇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论贵粟疏    
晁错
(1)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无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2)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②,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③;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3)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④。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匹者,复卒⑤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注]①捐:抛弃,指流离失所。瘠:瘦弱,面黄肌瘦。②地著zhuó:即土著,定居在一地。③甘旨:精美的食物。④渫xiè:流通。⑤复卒:免除兵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耕而食之食:sì,给……吃
B.故务民于农桑务:使努力从事
C.贵粟之道道:方法,途径
D.三曰劝农功劝:劝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将以衅钟
B.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C.君安能以有其民哉其若是,孰能御之
D.民贫,则奸邪生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中心论点,按务农——贵粟——以粟为奖赏的思路逐层推进,立论精辟,论述严密。
B.本文作为政论文,不是平实地就事论事,而是善作古今比较,综言利弊得失,且援引名言,具有很强的论辩说服力,风格流畅矫健。
C.“复卒三人”“乃复一人耳”,表明作者为赏罚公平、鼓励入粟者,主张降低对交战马者的奖赏标准。
D.本文运用了排比、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不乏激切深刻的感情和汪洋恣肆的气势。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2)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3)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原文第(2)段说“明主知其然也”,“ 然”具体指什么?请简要作答。
答: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醒心亭记 曾 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涯:水边。
B.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 滋:滋扰。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怨恨。
D.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殁: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C.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正体现了曾巩散文平正周详而长于议论的特点。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公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醉白堂记
(宋)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异域遐陬,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日,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其实不至,而皆有侈心焉。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后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选自《文法津梁》上册,有删改)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韩)琦旱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怒不见于色。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其为学士临边,年甫三十,天下已称为“韩公”。宋嘉佑、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是时,朝廷多故,琦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或谏曰:“韩琦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生死度外,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闻者愧服。
(节选自《宋史•韩琦传》)
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行乎利害之涂涂:通“途”,道路
B.而天下共挽留之,莫释也释:释手,放弃
C.方其寓形于一醉也寓形:寄托形骸
D.韩琦所为诚善诚善:诚实善良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忠献公“无愧于伊周”的一组是()
①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
②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
③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
④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
⑤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
⑥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⑤⑥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琦生前曾经在自己的宅第旁园池之上建造一座娱乐休憩的厅堂,并且把这座厅堂命名为“醉白”,借以寄托自己的情趣怀抱。
B.韩琦操劳一生,辅佐三帝,功勋卓著,任大责重,求去不得;但晚年羡慕白乐天享受山水园池之乐。因此遭到世人的责怪。
C.古之君子对自己要求严,孔予认为自己不如学生颜渊。韩琦能够自比白乐天,可见他也像孔子一样“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
D.宋史《韩琦传》选段赞美韩琦识量英伟,年轻有为,肯定他在国家危疑之际不顾个人生死安危,知无不为,勇于担当。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皆以儿戏害其国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轻死生而重于画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