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对弈 合盘托出 笑容可掬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B.通辑 浅尝辄止 鞭长莫及 水至清则无鱼 |
C.联袂 流金铄石 劈荆斩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D.精湛 斩钉截铁 捉襟见肘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叨扰/唠叨缴械/告诫嗤笑/鞭笞濡养/被褥 |
B.聒噪/恬淡缧绁/牵累夙昔/星宿蹒跚/野蛮 |
C.蹙眉/猝死懵懂/蒙骗金瓯/水瓮戕灭/踉跄 |
D.坍圮/忌讳扉页/蜚声熨帖/熨斗浩淼/渺茫 |
阅读下面诗句,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计9分)
“著我绣夹群,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再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几句话采用的写法是什么?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排比和比喻 | B.夸张和渲染 |
C.排比和铺陈 | D.比喻和起兴 |
刘兰芝临别梳妆时“事事四五通”,其原因是什么?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表现兰芝的沉重、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出双”这点。 |
B.临别时有意精心打扮,以博得焦母的好感,促使焦母放弃遣归。 |
C.借此延缓别离时的到来,反映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
D.本想精心修饰,但还是禁不住有些心焦意乱,不得不“事事四五通”。 |
作者这样详细描写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的精心打扮,其作用是()
A.表明刘兰芝强作镇静,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悲伤。 |
B.表明不屈服于封建礼教的迫害,有意表现一个强者的形象。 |
C.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 |
D.表明刘兰芝刻意掩饰,怕回到娘家让母亲瞧不起。 |
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逆境激发起人开发时效的紧迫感
②处于顺境的人往往八方应酬,事务缠身,不免杂事相扰,难以排除无效时间,降低了时间的使用效率
③而且逆境往往能使人更加深刻理解时间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更大的时间安排灵活性,更好地促人去珍惜利用
④相比而言,身处逆境却有时间优势,置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而不顾,集中精力思索追求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①③ | C.③①②④ | D.②④③①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A.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
B.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
C.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D.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B.金秋季节,小王决心说服第一次来北京的爸爸和妈妈一起去长城游览,以了结他多年来的心愿。 |
C.各个国家在高科技上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在高科技上胜人一筹,关键在于能否重用人才。 |
D.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合乎民意,顺乎民心,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