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物质结构与性质】纳米技术制成的金属燃料、非金属固体燃料、氢气等已应用到社会生活和高科技领域。
⑴A和B的单质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大,可用作燃料。已知A和B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 电离能(kJ/mol) |
I1 |
I2 |
I3 |
I4 |
| A |
932 |
1821 |
15390 |
21771 |
| B |
738 |
1451 |
7733 |
10540 |
①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右图所示,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 。
②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A和氯元素形成的简单分子空间构型为 。
⑵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须解决它的储存问题,C60可用作储氢材料。
①已知金刚石中的C-C的键长为154.45pm,C60中C-C键长为145~140pm,有同学据此认为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你认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 。
②科学家把C60和K掺杂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富勒烯化合物,其晶胞如图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该物质的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 。
③继C60后,科学家又合成了Si60、N60,C、Si、N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Si60分子中每个硅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硅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Si60分子中π键的数目为 。
B【实验化学】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果汁中Vc含量,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Ⅰ 实验原理
将特定频率的紫外光通过装有溶液的比色皿,一部分被吸收,通过对比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强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到溶液的吸光度(用A表示,可由仪器自动获得)。吸光度A的大小与溶液中特定成分的浓度有关,杂质不产生干扰。溶液的pH对吸光度大小有一定影响。
Ⅱ 实验过程
⑴配制系列标准溶液。分别准确称量质量为1.0mg、1.5mg、2.0mg、2.5mg的标准Vc试剂,放在烧杯中溶解,加入适量的硫酸,再将溶液完全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
上述步骤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容量瓶外还有 。
⑵较正分光光度计并按顺序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实验中使用同一个比色皿进行实验,测定下一溶液时应对比色皿进行的操作是 。测定标准溶液按浓度 (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
⑶准确移取10.00mL待测果汁样品到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再加水定容制得待测液,测定待测液的吸光度。
Ⅲ 数据记录与处理
⑷实验中记录到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所给数据作出标准溶液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曲线。
| 标准试剂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待测液 |
| 浓度mg/L |
10 |
15 |
20 |
25 |
— |
| pH |
6 |
6 |
6 |
6 |
6 |
| 吸光度A |
1.205 |
1.805 |
2.405 |
3.005 |
2.165 |
⑸原果汁样品中Vc的浓度为 mg/L
⑹实验结果与数据讨论
除使用同一个比色皿外,请再提出两个能使实验测定结果更加准确的条件控制方法 。
铅蓄电池是化学电源,它工作时的电池反应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试回答:
(1)铅蓄电池正极的电极材料是__________。
(2)工作时该铅蓄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铅蓄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密度____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下同),pH__________。
(4)如果用铅蓄电池做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2,当制得0.05 mol Cl2时,在理论上电池内部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
(1)镀铜可防止铁制品腐蚀,电镀时用铜而不用石墨做阳极的原因是。
(2)利用右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该置于处。若X为锌,开关K置于M
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
如图所示,若电解5 min
时铜电极质量增加2.16 g,试讨论:
⑴电源电极X名称为_________。
⑵ pH变化:A_______,B______,C______。
⑶通过5 min时,B中共收集224 mL气体(标况),溶液体积为200mL,则通电前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⑷若A中KCl溶液的体积也是2
00 mL,且电解过程中体积不变,电解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是__________
。
2A
B + C在某一温度时,达到平衡。
(1)若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若B为固体,降低压强平衡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呈___________态;
(3)若A是气态时,加压时,平衡不移动,则B为_________态,C为__________态;
(4) 若A、B、C均为气体,加入催化剂,平衡___________移动(填
正向、逆向、不)
煤作为燃料有两种途径:
Ⅰ.C(s)+O2(g)===CO2(g) ΔH1<0
Ⅱ.C(s)+H2O(g)===CO(g)+H2(g) ΔH2>0
2CO(g)+O2(g)===2CO2(g)
ΔH3<0
2H2(g)+O2(g)===2H2O(g) ΔH4<0
请回答:(1)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____途径Ⅱ放出的热量(填“>”、“<”或“=”)。
(2)ΔH1、ΔH2、ΔH3、ΔH4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