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1CO和1 mo1 H2O (g),于850℃时进行化学反应:CO(g) + H2O (g)CO2(g) + H2(g) △H<0,达平衡时,有50%的CO转化为CO2。在相同温度下,将1 mo1CO和4 mo1 H2O (g)充入同样的容器中,记录0~8分钟内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t分钟时为改变条件后达平衡时所测得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min |
n(CO)/ mo1 |
n(H2O)/mo1 |
n(CO2)/ mo1 |
n(H2)/ mo1 |
0 |
1 |
4 |
0 |
0 |
4 |
0.25 |
3.25 |
0.75 |
0.75 |
6 |
n1 |
n2 |
n3 |
n4 |
8 |
n1 |
n2 |
n3 |
n4 |
t |
0.15 |
3.15 |
0.85 |
0.85 |
A.前4 min,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CO)=0.25mol/(L·min) |
B.反应在第4 min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
C.8分钟时,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16% |
D.t分钟时,反应所处的温度高于850℃ |
物质结构理论推出:金属的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叫金属键。金属键越强,其金属的硬度越大,熔沸点越高。且据研究表明,一般说来金属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则金属键越强,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的硬度大于铝 | B.镁的熔沸点低于钙 |
C.镁的硬度大于钾 | D.钙的熔沸点高于钾 |
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
C.冰融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
AB、CD、EF均为1∶1型离子化合物,根据下列数据判断它们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物质 |
AB |
CD |
EF |
离子电荷数 |
1 |
1 |
2 |
键长(10-10 m) |
2.31 |
3.18 |
2.10 |
A.CD>AB>EF B.AB>EF>CD
C.AB>CD>EF D.EF>AB>CD
下列性质适合于离子晶体的是
A.熔点1070 ℃,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
B.熔点10.31 ℃,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
C.能溶于CS2,熔点112.8 ℃,沸点444.6 ℃ |
D.熔点97.81 ℃,质软,导电,密度0.97 g·cm-3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只含离子键 |
B.含有离子键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
C.离子晶体中可能含共价键 |
D.离子晶体不一定由金属阳离子和非金属阴离子构成 |